延續大學,我想問 (上)」以及「大學,我想問 (中) ,下集來到最後一個大學裏頭關鍵的問題--分組報告。

這個議題每個大學生都知道,但卻很少人去提到。有的無奈嘆氣,有的不願多提,有的簡單兩三句帶過,有的則帶有情緒侃侃而談。不論如何,其中的「愛恨情仇」不如就讓我們在這文章中坦露吧!

IMG_3221-cut.jpg

分組報告真的是大學裏頭很「刺激」的一件事情呀 !

四、有關「分組報告」這件事

好的領導者很難遇到…

相信我,在台灣或說在台灣的大學中,能夠遇到一位好的領導者那是上輩子燒香拜佛積來的陰德。

這個領導者願意主動一肩扛起重任去規劃安排小組報告的進度,去關心各個環節的狀況又不至一意孤行施予他人過多的壓力;在面對組內的不公分配或意見分歧時能夠客觀公正去協調,又能自己多吃虧去承擔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爛攤子;在面對老師指派的任務,又能夠不疾不徐將一切妥當安排,並隨時料見可能的要求,進而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時能游刃有餘,要遇到這樣的人的機率大概只有0.1%。

優秀的領導者不但能夠掌握大局,又生有一顆佛心願意助人,知道吃虧就是占便宜。這種人少之又少,遇到了記得報告結束後說聲謝謝,此類朋友對自己未來的人生不論家庭、人際或職場都會是相當重要的夥伴。以上算是我大學四年來小組報告的心聲吧。

不過令人莞爾的是,我所認識的中國學生中則有相當高的比例都能如此,甚至這還只是基本能力。哀,只能說我們相形失色呀。

也因此,不得不讓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對管理的淺見。

管理 : 集結眾人的力量去達成團隊的目標

以下這段是給「有意願上進」的朋友一起勉勵。

首先,不論你在團隊中是領導者、幕僚、技術者、公關…等各種角色,請務必記住團隊存在最終的目地並不是大家短視近利的開心和短暫的即時滿足,而是「理性終極目標的達成」。

所謂的「管理」就是「集結眾人的力量去達成團隊的目標。」因此,團隊中每一位確實朝著這個方向邁進的夥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性。這裡注意,是「有確實朝著團隊目標前進的夥伴」才重要,如果是為了私人利益或者純粹頹廢的夥伴,是可以直接忽略的,因為他們是團隊的毒瘤,只會讓大家一起沈船。

記住以上這個前提之後,我們才來談團隊的合作氣氛,才來談如何有效分工,才來談管理如何「外圓內方」。因為如果只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人,只是一群風吹即倒的牆頭草,只是一群一切都無所謂的便車專家,卻還要求要一視同仁的對待,我想那是過分了點。

外圓內方

那這裏,我要再度提到我們大學長Taco,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跟我教悔的一個理念:「外圓內方」。

以機研社為例,當時我做事非常著重在「理性」目標的追尋,但卻忽略了「人」這個最根本的因素,有時候自身過高的標準哪怕再有心,都很難去落實在每一個隊員身上,畢竟大家心目中對於這個社團的取捨和優先順序都不同,我們只能要求達成「職責上」分配的任務,其餘的一切是不能多奢望的。

而「內方」這件事我自己是做到了,幾項基本的規矩也都在大夥兒同意下明定。然而,在尚未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社團生活中,加上又在集體沉淪的台灣,真的很難要求一個18、19歲的青年去了解「責任」、「擔當」、「言出必行」這種曾經理所當然的傳統美德,甚至要大夥一起遵守這種僅能稱得上是「基本道義」而不足以說是「規則」的行為規範,對他們而言早已是過分沉重的負擔了。

所以,此時我知道上天要磨練的是我的「外圓」。連基本規範都做不好,這是在企業界老早就會被請回家吃自己的共識。但由於身處在玻璃心的台灣社會,真的只能百般要求自己去同時學習如德國精神一般的「內方」,又要能夠具備華人社會最值得學習的「圓滑」,說到底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雖然至今依舊相差甚遠,但起碼我已經在通往學長指引的大道上努力。

責任心 : 不論喜歡與否,選擇後就是要盡責

講完了機研社和自己的例子,回歸主題來談分組報告。

這裏有一點特別提出來,你會遇上有一種人,他們會在自己的領域深究,但他不感興趣的他就會放空放傻,這類「菁英」可還真不少。

在大學的必修選修中,我也有被迫接受自己不情願的課程的經驗,但既然都必須要上這門課了,分組報告就是我們組別裏每個人共同的責任,不論喜歡與否,自己的責任始終都要盡份。而一個成熟的人就是要學會為自己與他人負責。

因此,哪怕是我最不專精的財務課程,我依舊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份內的工作。所以當一個組員以自己「要去上班」、「要處理實習的事情」、「我要打工」、「我下禮拜要考微積分」…等各種理由作為無法幫忙的藉口時,我不會多說,但你已經就慢慢遠離我的信任名單了。

我們可以接受一兩次臨時狀況的出現,這就是「外圓」的體現;但若發現每次都無法參加,每次都無法幫忙,也不會主動要負責,那我想彼此也都心知肚明了。

一個孩子與一個成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責任心」吧 !

那麼大學的分組報告,我可以怎麼做?

在大學的團隊合作有別於出社會後的工作生態,尤其在台灣! 而這四年走過,過來人的我只能跟你說「在你能力可及的範圍內,盡量去尋找合適的夥伴,寧可多花一分鐘找到對的人,也不要因為人情壓力胡亂答應卻迎來接續一整學期的後悔。」

選擇遠大於你的用心,你的用心又遠大於你的努力。We are what we choose ! -- Amazon CEO Jeff Bezos

團隊中,如果是你個很有主見的領導者,請記住讓每一位組員在一定的時間內都有發表聲音的機會,試著從中找出最不傷和氣又能夠達到老師要求的方案。不過這裏特別提到,因為在大學的報告中比較少會有「業績壓力」或者「明顯的責任歸屬」,所以有時候可能要降低一下標準只為了讓團隊和氣一些,當然不能本末倒置,只是說如果遇到棘手的團隊和睦問題,權宜之計是必要的。

團隊中,如果你是一位幕僚或者某個領域的技術者,請體諒領導者必須顧全大局的責任,一個好的組長他必須在組員們的意見中決選出最符合團隊目標的提案,而非迎合每一個人的「心情」需求。但若是你覺得你的提案有足夠的把握或建設性,也請準備好一套完整的方案和流暢的邏輯論述,讓更多人願意買單你的Idea。

而當然也會有一種人,他們單純丟出想法,卻沒有後續或足夠的邏輯性,甚至可能半強迫團隊去接受,遇到這種狀況就考量到領導者「外圓」的智慧了。你可以選擇迂迴戰術去躲避他的提案或草草掩蓋那毫不可行的天馬行空,可以選擇讓他明白「理性」、「按照邏輯」提案的重要性並努力溝通,也可以正面理性的辯論,但無論如何千萬不可發怒,一旦動怒整個團隊就算後來執行對的方案也會大大扣分,切身之痛在此警惕。

其實,不論是在大學的分組報告還是社會上的各種合作,唯有透過每一次不斷的練習和修正,我們才有機會更接近「外圓內方」的智慧,也才能讓你我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上能有一席之地。

五、有關舒適圈...?

最後,我想談談舒適圈這個議題。

全世界的勵志演講者和書籍一定鼓勵各位跨出舒適圈。沒錯,我同意,但很多時候「跨出舒適圈」這件事情卻沒有很完整地被詮釋。

我認為舒適圈有兩個「面向」或說「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願意從原地跨到自己以外的不同領域去廣泛認識,並試圖尋找自己適性的方向。第二階段則是在決定幾個可行而願意嘗試的目標後,在該領域放手一搏、挑戰自已。

往往很多人被鼓舞了,卻去挑戰了自己完全不適合的路,最終下場總是悽慘。在適性發展的道路上的跌跌撞撞會使你更強壯,但如果是在根本完全背道而馳的路上,那受傷帶給你的收穫將遠小於前者。

好比說請一位畫家硬要去挑戰高等微積分,明明不適合念資工的同學硬要去寫程式,明明不適合玩賽車的人卻硬要他下賽道去挑戰紀錄,明明不適合做管理人的技術者,你硬要他上位的後果可想而知。如果在一個組織裏面,將一個人放錯位置,不但會毀了一個人,更會拖垮整個團隊。我想這樣舉例大家也都比較能理解了。

今天,我是一個在企管系的學生,而且在高中就很清楚自己理工相關的課目是一竅不通。所以我一開始進入大學就先選擇先小步跨出圈子去廣泛地探索我的性向,四年以降,我大量嘗試各種領域的活動;等過了一段試錯期後,就慢慢選擇哪些是我要的目標,然後加碼投注下去。

管院的我,大一開始曾跑去寫網站,同時又啃讀會計,後來看到管院主打的ERP(企業資源規劃)也去報名營隊,而暑假則開始自學烹飪;大二我專注在課業上的五個管理科目的專研,其餘時間則去機車行學維修保養;大三透過社團管理的實務經驗才知道自己有了一些小天分,在玩車這個領域除了修車和管理之外,又一直練車看看自己是否有騎車的天分;大四,則轉向閱讀和寫作,才赫然發現寫作也可以是我的另一窗口。

慢慢地,我知道了網站架設、會計、ERP、修車、騎車...等比較需要數理或數字能力的面向我往往事倍功半,而對於策略、管理、寫作、音律、心理...等也就是比較偏藝術類的項目則相對比較得心應手,也同時得知自己做起事來又相當理性、有組織架構、條理分明,因此可能會將感性與理性兩者融合去看看是否能夠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讓我更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想要什麼」以及「願意投入多少去追尋」,了解自己後才更有能量去挑戰「對的舒適圈」。

給各位的建議是,一開始可以如撒網一般大量嘗試,最終會慢慢收斂到自己特定喜歡或者專長的領域。接著就在這個領域漸漸深耕,當然有一些要相當深入才會知道自己是否適合,但也因為這樣的放膽嘗試和試錯,讓我們有更高的機率去找到自己的天賦。

找到天賦後,我們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選擇將會深深地形塑我們日後「想要」以及「可能」成為的樣子,而要找到這個樣子的前提,就是找到自己那麼一個「對的舒適圈」,然後勇往直前地去突破它! 試試看吧! 

總結

若你還在學,可以問一下自己這四年要做什麼事情? 學業、社團、人際、運動、愛情…等好多好多的面向都等著你去廣泛探索,也期望你能真正享受「大學」的生活。

若你是應屆畢業生或者是社會人士,我期望你能跟我一樣都未曾真正的畢業,因為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都還必須持續的學習,不斷地「大學」下去。

最後,每個人不妨都問一下自己,在人生的大學裏,你想選哪些課? 你想去哪些社團? 你想教什麼朋友? 你想完成什麼小目標與大夢想? 你要怎麼活才能活出不後悔的人生?

共勉之。

九零

2018.6.26 19:2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九零 的頭像
    九零

    舊時一隅

    九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