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大學,我想問 (上)」,本篇繼續探討幾個在大學裏會想一探究竟的問題。

二、活動、社團、營隊、系學會到底要不要跑?

曾經的輝煌

我知道近期的中央大學或其他大學都有「活動、營隊、社團出席率」低落的現象,或許這跟手機和社群網路的普及有著莫大的關聯。畢竟不需出門、宅在宿舍就可以慵懶度日,不去上課、單純下載上課資料也能勝券在握應付考試,似乎安逸地度過大學四年是現在的大學熱門的「顯學」。

過去,曾經多少人渴望歡笑淚水的青春學夢,在現今多半早已不再讓台灣的年輕人熱血追逐了。

15325253_1333970696635954_7172580063197362026_o.jpg

2017機研社社出遊 : 我第一次社出遊,我第一次帶隊,也難得社出遊盛況空前! (藍亦汝攝)

相較於我們機研社創社大學長之一的Taco所處的九零年代末期,除了台灣經濟奇蹟帶來繁榮富饒之外,不論是電子、網路產業的蓬勃發展,還是港台演藝圈意氣風發的黃金年代,或是社會上百花齊放的多元意識…等,我們遙想曾經的輝煌,是那麼如此的炫爛奪目。

當時國立大學響徹雲霄的招牌依舊名符其實地懸在台灣學術界的橫樑上,將那份「熱絡」遍燒至全台各校,各種活動、營隊與社團都沸沸揚揚、喧囂一時,是個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啊 !

在一些耆老、資深老師、前輩的口中體悟到的豐功偉業,如今已不堪回首,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何以落得亞洲一條蟲?

何謂一流的社團?

我會說 : 「一群人一起成長」

曾經的輝煌僅能在回憶中思念嗎? 我們是否能從中汲取一些經驗呢? 這些經驗又怎麼可以幫到現在的我們呢? 之前,我向機研社畢業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大學長們取經的過程中,除了吸納當年他們社團成長的經驗,我也從中反思了些許,最後我領悟到了一句話 : 一個好的社團是要一群人一起成長」。

一流的社團,不只使自己在學術上、技術上、心理上等各種軟硬實力上都有所成長,更讓成長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走在一塊,甚至成為日後的良師益友,伴我們一同走過人生中的各種風風雨雨。

特別先提「朋友」這點,於我而言,幾次的車禍經驗、幾次的分手失戀、幾次的分組報告、幾次的破病在床、幾次拋錨徘徊在路旁以及無數次的失魂落魄中,我重新學到了一個老生常談卻鮮少人願意置之於心的觀念:「能夠一起享樂的不一定是好朋友,但是能夠一起共患難的肯定不會是普通朋友。」

而至於「成長」,現在許多的系學會和活動,雖然都有助於提升人際互動、凝聚成員向心力,但多半透過「過分康樂」的活動來建立。當然這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我依舊有三個聲音不吐不快。

  • 大家真的期望在這種「過分康樂」的活動中能夠找到「同甘共苦」的生死之交嗎? 還是純粹只是跟著一股連帶頭的學長姊都還不太清楚會往哪裡飄去的潮流走呢?
  • 在這麼一個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氛圍下,我們是不是可以將時間更花在刀口上呢? 一樣是學習同儕互動,一樣是一群人一起做事,能不能做對當下和未來都比較有「建設性」的事呢?
  • 眺望對岸,如今在這個地球上,滿山遍野的「中國紅」早已在世界各地百花齊放,中國人確確實實影響著世界的政經脈動。那試問一海之隔的台灣,是不是能夠更為自己更爭一口氣,而不是窩在自己怕得發冷顫抖的小確幸呢?

總結是,我依舊認為 : 一個一流的社團 = 自我成長 + 人際交往。

以機研社為例

那依舊繼續已自己所處的機研社為例,尤其是以我後期與社長阿翔共同復興的時期,我們的社課與活動都相當實至名歸,無愧稱之為「機車研究社」。小從基礎的機車學理,包含引擎、電系、傳動...等各個系統的運作原理,延伸至實際維修保養,像是輪胎拆換、懸吊分解、引擎組裝…等幾乎一手包辦。

上述的一切僅是我和社長的基本功,因為自己出身管院,我更著重在「社團領導管理」之上。對內,設立幹部的職權以及協調社團的整體運作,依據每個社員和幹部不同的特性與專長給予不同職位和福利,並與大家共同決定出一個願景,一同規劃社團未來短中長程的策略,策略執行後也一一檢討和修正;對外則聯絡友社與公司行號,期望能夠一面提升社團曝光度,一面增進與社會各界的互動。

因此,在機研社裏我貢獻了一己之力,也從中得到了不管是人力上、知識上、工具上、心靈上…等各方面寶貴的資源,這就是我所謂「一流」的社團會有的互動與互惠(Reciprocity)。

一流的活動或社團會使大夥兒一塊成長茁壯。

養成課餘時間大家常來社團。一開始可能學弟妹會有人坐在沙發純粹滑手機,但我們慢慢培養氛圍,讓大家願意離開螢幕、專注在現實的世界。一方面不浪費時間可以將車子弄得更好、讓更多人的心得交流,一方面又可以凝聚彼此的感情。所以才說一流的社團是使「大夥兒一起成長」。

從校園看國家

最後,我想透過在校園中觀察到的學生態度與社團現況來提高層次,進而將主題昇華到我們的台灣。

當然,依舊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社團在活躍著。然而,不能不提的真相是,除了我以外的朋友以及師長也都有感覺到現今校園內的社團活動已經漸趨冷落低迷,而學生對任何事物求學的態度也每況愈下。

這番現象用廣東話講就是「成班友成天係個度『圍威喂』」,一群人完全活在小圈圈中,不願意與外界過多接觸,也不願意擴大自己求學的廣度和深度,大家就放任自己糜爛在一攤死水中。而社團的承接最容易出現一種狀況 : 「在知道逃不出去的時候,就以『自認倒楣的無奈』和『只好墮落的心態』去招募一群天真無邪同時又不知所為何事的新進大學生。」

然而,不只是社團的問題,那一絲一毫的怠惰、無感與恐懼都蔓延到每個學生身上,黯然的愁雲慘霧瀰漫在你我不見似錦的前程中。更令人更驚嚇的,是其中有一部分的人明明被槁木死灰般的絕望佔滿了心裏,外頭卻裹著精神煥發的糖衣,一些看似天真的歡笑盡是披上逃避現實的怯懦,還有一些則是徹頭徹尾的無頭蒼蠅甘願陳屍在電玩短暫的滿足中,消極度日。

或許,以上是我多慮了、我言重了。我多麼希望我可以不打出這篇文章,但我非寫不可。

***

再者,從社團看校園,從校園看社會,從社會看國家。如今民粹當道的一番場景,充斥著不實的片面資訊,浮濫著假借的主觀正義,唯一漸漸寫入歷史的是再明顯不過的「大勢已去」。

可惜的是,寶島上那些少數「一片丹心照汗青」想要為國為家發聲的人們,卻常常淪為「鄉民愚昧無知的茶餘飯後」與「媒體鋪天蓋地的小題大作」。有志之士難伸其志,有為之人難謀其政,有心之人僅能默哀心中失去的那片光榮故土,說到這裏,也就不難想像為何人才寧願默默離開這塊紛擾不斷的土地了。

***

IMG_0414.JPG

一流的社團是必須一群人一起成長的,在機研社的日子,我們社課會不時透過維修手冊的教學和彼此的討論來增進整體的知識。

DSC_2493.JPG

此外,社課也會搭配實作,讓社員得以更清楚知道學理的應用。圖為2017年某一次的引擎社課,我和社長負責拆解以及講解。

14712901_10202199470545921_1228923553851458048_o.jpg

三、一定要修課才是學習嗎?

以現今社會評論一個學生是否用功幾乎都還是以最直觀的成績來作為指標,在中學時期以為上了大學會大大改觀,但來了中央大學仍舊八九不離十,還是常聽到部分師長以「學分數的多寡」、「成績的排序」來判定一個人學習的積極度,令我原先對大學開放的教學相當失望。

此外,由於慘遭中學教育的凌遲,大多數台灣的學生早已被剝奪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近來的大學也被一陣「中學化」的頹靡之風給席捲,上有考古題的氾濫、不合格的教學內容、教授的怠惰,下有上台報告的輕率、作業的交差了事、意興闌珊的出席…等,好像一座被行屍走肉佔據的校園,三十年前高等學府的美譽盛名早已在時過境遷的風塵中隱隱灑淚嘆息。

回到所謂的「必選修」課程中,現今台灣的大學教育早已有太多競爭力低落而跟不上時代的老師和課程被強硬綑綁或精緻包裝在所謂的必修課中,並且在原先上立意良善的通識教育中參雜了許多毫無意義、只為了衝堂數的「通識課程」,這些課程的存在早已經不只是老師或校方的問題了,是整個體制乃至教育部都在自欺欺人的無盡深淵。

實驗室經費沒花完,下次就是刪減預算;只要交出報告和相關文件就草率了事的制度,教會了大家如何粉飾太平;不敢面對未來的職場,所以氾濫的碩博班就這麼無盡地蠶食有為青年對台灣曾經的熱情和期許…。無止無盡,上下皆如是的無能為力被迫沉淪於莫可奈何的絕望。

修完企管系的課不代表學會了小組組織與上台報告,修完機械系的課不代表能拆一顆你夢寐以求想一探究竟的引擎,修完心理系的課不代表有能力安慰你剛剛失戀的朋友或者為你流淚的愛人,修完中文系的課不代表你就一定會行雲流水地運用文字體現自己內心的感觸…。很多事情不是墨守被假奉為真理的成規,真正的學習並沒有一定的途徑,端看個人如何造化。

***

對我而言,學習和進步一直離不開我的人生。學習,只要是我想學或者我必須要會的技能,不限身份,不限系所,不限任何人事時地物,我就是盡可能找到可行的資源,然後奮力地學習。

這四年來,除了在機研社學會了基本的機車修護以及學會如何帶領社團,在其他領域我很努力和用心地「大學」了一陣。

在企管系的課程中,除了本科系的商學知識之外,還有學會如何做好小組報告,如何自己透過大量閱讀來提升商業市場的敏感度;在學校的通識課程中,像是「工程與文明」、「醫學基礎概論」、「化學與生活」、「宗教與文學」...等各種範疇的學科,在認真上課之餘皆摘錄了詳細的筆記,也是我跨領域橫向連結的基礎;此外,也在朋友互動和男女交往中學會如何尊重彼此,學會如何真心的付出,學會如何安慰他人...等各種面向的軟實力,這些「非官方指標」的學習都一一納入我的人生履歷中。

***

回歸初始,那麼「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告訴你,那是為了「生存」!

在以往遠古社會中,若生物或人類要能夠生存並繁衍後世,能倚靠的唯有不斷的「進化」,也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條黃金定律最佳的佐證。如今靜觀現代文明,何嘗不也如此? 不改變、不上進的公司行號,必定被社會自動代謝;無能散漫的政府也終將面臨人民排山倒海而至的怒嚎。

學習,是為了生存,生物的演化論為此提供了最忠實的註解。

P.s. 請期待下周最後一篇的「大學,我想問? (下)」!

九零

2018.6.19

 

 

arrow
arrow

    九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