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個主題源自於畢業離校前的有感而發,那感覺化成了不時迴盪在心中的聲音,難以抗拒的我就麼提筆寫下了這篇「大學,我想問?」。
希望將自己在中大四年所見所聞的「校園種種」,用「提問」去歸納出每一個特定的主題,再以論述的口吻去理性探討其中的各個面向,甚至將其延伸至文化的層次來深究,最後再輔以自身在這珍貴四年裡的點滴記憶,從中抽萃出一些個人認為實用的經驗,好讓在學中的各位在面對大學生活的選擇時,有實質的例子可以依循與參考。
(其實就算畢業了,我想真正的學習是永無止盡的,因此本篇也不只寫給大學生,而是給任何願意不斷學習的「在學生」。)
本文可以算是一面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一面跟尚在學海中泅泳的同學分享自己摸索出的一套「大學指南」,期望可以讓許多迷失方向的同伴,在這一片汪洋中,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航道,一槳一划地駛向那遠方可能原先看似朦朧卻已漸漸清晰的輪廓。
離別大學後的我們,依然在搜索著自己的航道。
「大學,我想問?」總共分成上下兩集,第一集上半著重在分享我個人濃縮後的大學故事,下半則進入了第一個問題「讀大學是為了什麼?」;第二集則接續上集的問題,衍生像是「活動到底要不要跑?」、「一定要上課才是學習嗎?」、「有關於分組報告這件事…」…等問題,加上最後的總整理作為上下兩集的結論。
大學故事
我的四年
第一年我參與了機車研究社、管院英文團隊、Englsih Café以及各式學校活動,並努力在課業上有所收穫,同時也有了一些打工的經驗。對於懵懵懂懂初入學術殿堂的我,那是極為豐富精采的一年。
第二年,我將重心著重在課業、機車與愛情。功課上我依舊孜孜不倦,將企管系大二的幾個科目好好地琢磨;而課餘則幾乎都往機車行跑,就只為了提升自己維修保養的技術,同時訓練自己如何與客人應對進退;最後,則是在愛情中的跌跌撞撞,學會如何正確地去愛人與被愛,就算最終在大四上極度意外地分手,也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第三年,復興搖搖欲墜的機車研究社則成為了我一切的重心。在這顛簸的險路上,看似成功的復甦其實是由失敗與落寞堆疊砌成。但也因為身先士卒的務實和果敢,使我我更洗鍊了自己的人生哲學,也鍛造了自己一套領導法則。
第四年,也是最特別的一年。我失去了一直以來的支持我的女友,我失去了相伴我數多日子的兩台愛車,我失去了幾個不錯的朋友,我甚至被迫放棄了我十年以來熱愛的玩車夢,唯一留下的是數不盡的唏噓。
然而卻也在柳暗花明之際,獲得了幾個更知心的好友,重新組裝了一輛烈火戰車,再次找到人生下一場夢的追尋,甚至在畢業前的一個月,突如其來地牽上了一段好似命中注定的姻緣…。
對我而言,這四年來多變的造化,讓我在驀然回首之際,除了感嘆時過境遷,更讓我驚豔的是自己在風雨中大步邁進的成長,那才是令我如今重生的自信得以生根於挫敗堆成的土壤中最寶貴的養分。未來的日子裏,這段歲月的辛酸血淚和悲歡離合都將是我展翅翱翔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以下再以「學業」、「社團」、「打工」及「愛情」的角度來個別切入我的四年。
學業 : 企管系
這四年在商學領域的著墨究竟如何呢? 那先以企管系的學科表現來膚淺定論的話,我成績大約落在前十到二十個百分比之間,看似中上。然而系上成績的計算標準和方式相當「彈性」,我只能說自己「尚且合格」。
若屏除不切實際的分數,我們以系上必選修與通識課程的「分組報告」成效來看,或許這些「實戰」經驗比紙上談兵來得更加可貴,不但幫我磨練出了不失水準的口條、邏輯暢通的分析統整能力以及對商業市場的敏銳度,這樣的能力也讓我在社團復興和經營上不至於「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也讓我自己對這條商管之路還保有根基穩固的信心。
活動&社團 : 機車研究社
大一甫剛開始,我的足跡就遍佈了彰友會、系學會、機研社…等各類社團,甚至連國際生舉辦的「印度排燈節」、輔導室的「心靈系列課程」和英文交流的「English Café」…等各種活動無不嘗試。
但兩個月後的我卻砍了一大半的活動,重新調整了目標,彰友會和企管系學會我都不去了,不參加系上任何活動,只專注在機研社和其他學校單位所開設的工讀機會和活動,並把基本的本科學業顧好,持續運動,保持正常作息,將自己照顧好,不浪費一絲一毫的時間在個人認為成長幅度較低的「純康樂性社交活動上」。
其中,中央大學的「機車研究社」(以下簡稱「機研社」、「中央機研」)我想是影響我至深的一環,不但帶給我對於機車保修最基本的學術知識和實作經驗,也認識了來自各地不同的玩車人,享受了友情的喜悅,嘗盡了人情世故的眼淚,至始至終是這四年來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此外,後來不被看好的「社團復興工程」更讓我在除了企管系的課程之外,有機會將「管理」這貌似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左右著企業生死的能力有了試驗和實踐的機會,當然從中遭遇的困難不可勝數,但同時也帶來了相當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成果。
打工&見習 : 東南亞人文經貿專班-馬來西亞班
第一學期與另一位同學一起爭取到系上老師「網站架設」的一個工讀機會,嘗試了自己原先有興趣但事後發現做不來的工作。雖然最終發現自己無法完成這類的工作,但卻給了我一個工讀經驗,也讓我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職涯性向為何,當然六個月總共兩萬四千元的收入更讓我有能力買下和整理人生第一台檔車--2004年的初代KTR。
當然大一下至大二都有零星的打工經驗,包含校園內的綠色餐廳Fiesta、簡餐店的三立廚房和英文家教等。這些都讓我對於人情世故和應對進退有更深層的切身體悟。
值得一提的是,大三暑假的我參加了由政府資助的計畫:「東南亞人文經貿專班-馬來西亞班」。透過一個月在逢甲大學極度紮實的各種課程,包含馬來語、商業策略、英文…等各種相關領域的學習,之後再依據成績選擇前1/3至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兩家公司見習。
(我偷偷問了一下才發現我是第一名出線,超過兩名超認真的清大碩士,真是難得啊。)
總之,我陰錯陽差就跑去了完全跟我不相干的「永信藥品」,雖然只有兩個禮拜短短的「見習」(並非實習),但讓我感到光榮的是我幫自己爭取到了一次免費出國的機會,學習之餘,更見識了馬來文化、企業策略以及官場商場的秘辛,是一次幾乎分毫不出卻可以一次滿足各種知性和感性學習的機會。
愛情
至於愛情學分,一個兩年多陪我走過大半校園生活的她,給了我一段永不褪色的黃金歲月,最後的分手別離看似淒迷,卻也迎來下一段嶄新的開始,而過往的彼此如今也都依舊能在自己的道路上步步邁進。
不過特別的是,本以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尋得桃花芬芳的我,卻在今年五月份又結識了另一位令我傾心的女子,只能說命運真的很巧妙,妙得如此「蓁」實,是吧? 妙蓁。
以上有關於我大學生涯的故事,除了大四生活我已經全數分享在【校園故事】-【四年級】的類別之外,其餘一至三年級的故事則會在我畢業後七月第一周開始一集一集輪番上映。敬請期待。
社團 : 機車研究社是四年以降花我最多心思的歸屬之一。
見習: 「馬來西亞專班」帶給了我一個充滿知性與感性的暑假,以商業、文化、政治...等各層面去認識這南島異鄉。
愛情 : 畢業前,我邂逅了另一分鍾情。
你好,我想問…?
一、讀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上了大學,修了很多課,跑了很多活動,加了很多社團,談了很多戀愛,做了一大堆豐功偉業,但卻很少人真的知道來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選了各種艱深的必修和選修就是真正的學習嗎? 跑了精彩的活動、加過了社團就是擴展視野嗎? 參加實習、找到工作就是最終的目的嗎? 或許看過書,或許聽過演講,但會去真正探索其中意義的人,我想就像會去圖書館翻閱經濟學人的同學一樣寥寥可數吧。
而對我來說,讀大學有三個主因: 「尋找自己」、「獨立思考」、「人際互動」。
尋找自己
沒錯,「尋找自己」我想會是在大學生涯中最值得去挑戰的目標。當然,我們的人生不斷走下去,都是要不斷認識自己。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大學階段會是我們最精華的一段時間,沒有工作的窮追猛打,尚未有沉重的家庭負擔,人情世故也還單純明瞭,這些日子極為適合讓自己沉浸在「大學」裏。
何謂「大學」? 一個二十四年前就讀中大土木,現在在車界備受尊重的學長曾說過:「大學就是大概、大略、大範圍學一下。」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一個讓懵懂少年蛻變成為一位成熟獨立的青年的人生殿堂。
在大學,接收來自各界的思想,讓自己能夠海納百川、擁有更客觀的角度去看事情,並勇於迎接各種我們原先排斥的可能性。
在大學,脫離直升機父母投下的補給和拉開的保護傘,對於人生的重大選擇,我們必須學會對自己交代,對自己負責。
在大學,透過各式課程、活動、實習、閱讀和其它的一切來探索我們的性向,尤其在台灣和亞洲社會,明明青少年是自我探索的黃金時期,卻被逼迫啃食那些枯燥乏味的古文和定理,只有等到大學才得以重見天日。
探索自我,在大學顯得格外重要。
在大自然中登高望遠,我們的身心靈總也容易跟著空曠了起來,更有助於找到自己心裏最初的聲音。
臨著太平洋的沿岸,遠離故鄉的流浪是東海岸的浪漫。流浪,始終是與自己對話最直接的驗證。
獨立思考
對於所見所聞都保持著「理性的懷疑精神」會是獨立思考最貼切的座右銘和實踐。
「獨立思考」早已如同「追夢人」這對我而言極度貼切的詞彙被褻瀆般地濫用。但我依舊要將「獨立思考」這東方社會所埋沒的高貴價值給重新鏟出,以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觀點來為其貢獻一份自己的淺薄之見。
我們都知道在逐漸沉淪的台灣教育風氣中,仍然存有一部分上進的學生,如同風中火燭般的他們何嘗不想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
然而培養獨立思考必備的這些時間和契機卻被一堆根本不知為何而交的作業、為何而考的多次期中期末測驗給占滿。可笑的是這些作業有許多都僅僅是教授、校方、台灣家長和整個體制為了「呈現出我們『貌似』對學問孜孜不倦的虛榮心」而衍生出的一套無濟於事的表面功夫,追根究柢來說這些考試根本談不上是真正對於學術、知識的探求。
歐美國家的課堂學分也不過10~15學分,台灣的學分數時常20~30,學生光是囫圇吞棗都來不及,更何談思考的空間呢?
記得在四、五年前的高三,我看到了這類的文章,我就下定決心選擇企管系。一方面是自己對於組織統整較有概念,一方面則是考慮到企管系的課程不如理工科一般塞滿課程表,我可以很自由地選擇很多其他科目或者任何我想學的東西。
就是希望在這麼迂腐的體制中,走出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去規劃自己的「讀書計畫」,自律地逼迫自己按部就班,自然地完成一件一件設定的任務、專案和計畫。
***
其中,機研社更為我注入了「獨立思考」這對我而言有如腎上腺素一般的興奮劑。大一進入社團,學長們半強制我們一定要學會看維修手冊,按照手冊操作,經過自己深度思索和嘗試過後,真的無法處理的問題才能發問,而這麼一個磨練也使得我從一個高中小男孩漸漸變成一個大學生。
管院出身的我,對於理工概念的理解就好像要一個畫家去計算高等微積分一樣困難,然而我自己依舊殺出了一條學習的血路。
我秉棄了中央機研完全「無師自通、自學」的傳統,我大一期末找上了央大機車行的老闆,他願意忍受我的駑鈍,一字一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開始教我基礎的維修保養;深受老闆的啟蒙後,大二下的我又瘋狂似地研讀維修手冊後,才終於具備基本的機車理論和實務基礎;後來大三社團復興,有著社團老學長們的傾囊相授,更是為我和社團的知識寶庫注入活水。
但呼應到「獨立思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接受前輩的指引外,我自己更從自己的實際操作中記取各種眉角和經驗,並系統化地藤寫在筆記本上,整理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機車筆記」。不但可以針對不同的車主預算、工具資源和車況去對症下藥,也都是因為如此才讓自己這四年來的玩車生涯在有驚無險中完整地走過了。
今日我那幾輛老車,每輛都曾遇上各種疑難雜症和歷經多次的重創,倘若並非靠著大家暖心的雪中送炭和自己獨立思考後堅持的決定,我想這些車子在路上盡興奔馳的光景也只能剩下雲烟陣陣,黯然飄惚在記憶深處了。
***
當然不見得我以上這樣經過獨立思考後的選擇對未來都是最好的,或許原封不動去接受別人的建議會更加成功。但起碼這些我在透過書本閱讀、吸收他人建議後自己獨立思考過後的選擇,不論對錯成敗,都由我自己一個人問心無愧的揹了起來,那是一條不後悔又踏實的成長之路。
寒冬中身著背心、我俗稱「大哥」的央大機車老闆就是我學習維修保養的啟蒙老師,許多基礎的實務經驗都是他一手教會我的 !
此圖攝於2017年機研社寒假幹訓,攝影機中的那位主角--步翔,是我們機研社的老學長,也是多虧有他,我們目前社上才有僅存堪用的知識和技術。他教我和社長的一切,我們也都盡量交給下一屆學弟妹。我個人非常感謝他對社團以及對我的幫助和付出 !
除了央大老闆和老學長的指導外,維修手冊上的字字句句都被我奉為圭臬,同時加入網路各界討論版的修正和回饋,最後再將自己累積的經驗附註其上。
不只維修手冊上的記載,拙於理工概念的我,更是大費心思在建立屬於自己的機車筆記,將網路上甚至店家不會提到的眉角,都一一寫入我的筆記本中。所以,我不單單只聽店家師傅、學長的教導,也會從中思索到底「真相」為何? 這才是獨立思考最極致的精神啊 !
央大老闆在一次無意中悄悄幫我拍攝的一張「工作照」! 對一個機械智能障礙而言,能重整引擎已經是我莫大的成就了...。
人際互動
我想除了學術上的追尋和能力上的成長,更重要的一環是人際關係的平衡。
在求學生涯,我致力發展兩種極端的朋友關係,一種是極為廣泛普遍的點頭之交,一種就是極為親密的好友。
前者,是因為來自鄉村的我早年都被鄉村長輩的狹隘主觀意識給束縛,總以為天和地是井裏的我望出去的天空。來到大學認識了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我才一步步慢慢型朔成願意多方採納的客觀個性。如此,也讓我更主動將自己身旁圍繞著一群來自不同科系、不同年齡、不同視野的人。
後者,則是我想要找到一群「生死之交」,這群生死之交就是我朋友階層中最高的兩層:「摯友」和「好朋友」。這兩種朋友會帶著我們一同成長,不論是在職涯上、朋友上、家庭上以及自我成長上;這兩種朋友會願意在我們生病受傷、失戀失親、潦倒窮苦的時候願意為我們兩肋插刀;這兩種朋友更會願意在我們匆匆數十載的人世中與我們並肩走過。
像是「好朋友」甚至「摯友」這麼樣難得的機緣並非完全是命運的安排,命運只能安排你們遇見,但決定是否長遠的關鍵則在於我們的「深思後的選擇」與「選擇後的所作所為」。
若我們願意使自己不斷成長,願意讓自己先去對他人付出最基本的真誠與信任,願意讓自己將時間花在潛在可能的好朋友身上。那麼久而久之,我們便漸漸學會了如何辨別誰是值得深交的好朋友,再經過時間的淬鍊和試驗,自然而然,我們身旁的「兄弟」、「哥們」、「姊妹」、「閨蜜」、「知己」也就這麼慢慢多了了起來。
此圖攝於2018年1月,當時的我因為車禍手腳行動皆不便,但NSR必須在那個時候大整理,而這一群「機」友們就各自撥空前來幫忙,兩肋插刀 !
畫面中我(右二)以外的三位好友,都曾在我心情鬱卒、失魂落魄時,在風雨中扶持我走過 !
以上是第一個問題「讀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其餘的問題「活動到底要不要跑?」、「一定要上課才是學習嗎?」、「有關於分組報告這件事…」且待下回分解。
九零
2018.06.1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