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號,是個豔陽在平地就已經烈焰紋身的周日清晨。八點十四分的當下決定再度跨上NSR,鼓起勇氣去迎接去年十一月車禍後的第一次山路「體驗」。不同的是,這一次後座是有一個她的,一個可以讓轉速更低迴、節奏更悠閒、騎法更收斂的女人,也是因為有一個她,我才會願意再次踏出這一小步。
我依舊是個愛車的人,只是不再追求刺激與速度,也不再多涉略機車相關的話題,現在只剩下那份對車子最純粹的熱忱,還有為了在道路上以安全的方式和平靜的心情找回自己,而我想「摩旅」會是連結兩人最美麗的方式吧!
臨著明池湖畔的妙妙。
今日據點
中央大學宿舍出發-->中油復興站-->明池森林遊樂區-->北埔老街-->回到中央大學。
今日路線(重要路段)
中央大學-->賦梅路-->66快速道路底下省道路段-->台四線-->桃59之一-->北橫公路(台七線)-->羅馬公路(市道118)-->內山公路(台三線)-->聖亭路(桃73)-->台1線-->賦梅路-->回到中央大學。
聖亭路 : 桃園地區的朋友,如果走台三線到了龍潭區後要回中壢,除了極度塞車的113中豐路之外,建議可以走聖亭路接到埔心車站前的台一線會減少很多堵車的時間唷。
賦梅路 : 是中央大學後門出來接到114線道(民族路)後在7-11高安門市右轉的一條路,可以直接接到省道66 (66快速道路底下)。
一整天路線交通費時6個鐘頭共203公里。
歡迎進入我的Youtube頻道的影片清單 :「 2018.7.15【摩旅】隨心三線」,對於各路段彎道特性或者沿路生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觀看此次全路段的行車紀錄。(一開始的北橫路段已經被覆蓋,所以就沒有了;而影片中顯示的日期和時間都是錯誤的唷)
▼ 以下是其中的第一段紀錄「【摩旅】隨心三線 : 北橫60K~65.5K (明池)」。
概論
今天的路線,主要走北橫公路(台七線)、內山公路(台三線)以及羅馬公路(市道118),途中主要停留明池森林遊樂區以及北埔老街,是相當隨意隨走的行程,並無特別規劃,就當作流浪的摩托車一日遊吧!
而擔綱的主角車輛就是年邁的NSR。至於車況呢?堪用。七八千轉會常悶不順,轉向也是在小彎道使用舵角時會異常奇怪,剎車力度是原先全盛期的八成左右,當然還有其他零星不影響騎乘的小瑕疵,但整體來看,就是六十分,堪用。
這裡特別提一下,仿賽檔車的後座是辛苦又偉大的,要忍受長途跋涉的艱辛,而我後方的她又同時能瞻前顧後、不影響駕駛者、幫忙認路…等。真是辛苦妙妙了。
總之早上八點十四分準時從中央大學的宿舍出發!
台七北橫
第一條遇到的主角就是北橫公路。台七線一路逶迤,愈往山上愈是涼意陣陣,與山下炙熱的烈陽相比仿如天堂與煉獄般的天差地遠。在台七上最後的加油點--中油復興站整頓後,便駛進了更深入的蓊鬱山林中。
北橫每一段都各有獨特的彎道特性與自然生態,從復興加油站開始算起的前段算是比較中庸的山路,不寬不窄的中速彎道居多;過了小烏來一直到拉拉山所在的巴陵會漸趨縮狹,混雜著各式中低、中高速的急彎與大彎;等到巴陵過後直至今日的目的地明池則是大約僅能容許一輛車通過的極窄路,其迴腸一般的蜿蜒曲折更為深山的北橫漸層了一道道令人嚮往的神秘與幽靜。
在到達明池之前約莫前十公里,有一位騎著速可達的阿伯緊跟在我們後面,但由於我不能再讓我以往「路上比拚」的鬥志湧現,只好在合理的安全範圍內稍稍調整步伐,與其娛樂一番。速可達在明池一帶的小彎中本來就吃香,而加上理應是當地人的阿伯又相當敏捷熟巧,兩者加乘的效果使得最後這一小段路別有樂趣,下車後我們還念念不忘這位阿伯呢!
實在太久沒有騎車了,在中油復興站加油順便小休一下。(妙妙攝影)
明池森林遊樂區 (MAP)
有關明池的介紹,今日的行程中只佔了明池的一部分,其他的細節歡迎瀏覽先前的遊記「2017暑假東部流浪記(上集) : 北橫、蘇花、台九線、東海岸 」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樣面向的明池唷。那接著就來跟各位分享園區內兩小時的互動與感受吧!
在充滿小石子的停車場的老位子停好車後,先是將安全帽安置在降雨時不會淋濕的角度並固定,之後就背著此趟伴隨著我們的Menat油箱包,沿著一旁的小路往森林遊樂區的售票口走去。明池的票價有分假日平日之差,但價格約在一百元上下,而今天假日的學生票則是九十元唷。(汽機車要停在明池山莊的停車場,那裏是最正規也是最應該停的地方,而森林遊樂區的售票口前則不太建議隨意停放,會造成秩序的混亂。)
買好票要進大門前,才發現原來售票口對應的另一端有販賣部,以往的我總是在山下先買好飯糰,然後中午時刻就邊吃邊享受明池裏頭秘林中的幽靜,畢竟對學生而言,在明池山莊吃飯可是相當昂貴的。這販賣部中有遠從山下而來的120元便當以及其他食物飲料,我們這次就先順手買了一杯西瓜汁當作今日蔬果的替代品,其餘便當或其他的等下次來再嘗試囉。
一樣的,我都習慣帶著人順時針繞一圈,這次我們只在「桃蘭亭」這雅靜的一處吃飯糰與休息,接著就環著湖攜手漫步。一路上的走走停停來自於妙妙的好奇心以及她掩不住的表演欲,其中的招牌姿勢就是「久居深山的老神仙」、「跳離水岸的青蛙」以及「毫無根據而來的隨機動作」,莫名其妙地令人啼笑皆非,也讓我們的心情有一種簡簡單單的馳放。
最後,我選擇在離大門最遠的對岸,也就是「童話步道」一帶的諾大環型木椅上躺平睡覺。此處,應該是北橫摩托之旅最適合的休憩處之一了。
豔夏中午的十二點至兩點這個區間,在明池,是典型遮陽蔽日的陰雲飄飄,習習徐風吹著一陣涼快稱心,一件簡單的外套墊頭或作為蓋被,毫無顧忌地橫躺,享受芬多精飄散四溢的沐浴,湖光山色映入我夢鄉裏的心眼,很是舒服很是放鬆。
在對的時間來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與對的人,其實不需大魚大肉,不須拉風跑車,不須高級服務,不須大把銀彈,依舊可以享受人類最原始的自然饗宴。
第一次來訪的妙妙,一面是感於幽幽山景,一面可能也是因為有人與她一同,是男友、是司機、是相手、也是導遊的我讓她有一種未曾深觸過的自在,不會有過於拘謹的黏膩或牽絆,而是一種緊繫的情緣與比心相依。
常說她笨拙的動作突兀在本來三分成熟的恬靜也是一種合理的違和,不時瘋癲跳針的直率,是她不失真的一部份自我;或者,眼眸間深層的內斂又是一陣溢於言表的端莊與衿羞。但不論是怎麼樣的面向,在明池,我們被賜與幸福的特權,不是濃情蜜意,而是一分沁涼的自在自如。
一陣休息過後,我們起身再繼續用雙腳與雙眼走完了湖畔的愜意,離開大門緩緩走回停車場,準備返程下山,預計往北埔老街前去。
終於到達明池停車場了,我依舊停泊在我的老位子,也感謝任勞任怨的老舊NSR。
手上一杯西瓜汁的妙妙與明池相見甚歡。
明池一隅的鬱鬱蒼蒼,傍水依林。
環湖步道走著走著,妙妙偏偏要來一段「深山中的老神仙」。
對望著大門,「童話森林」步道一帶盡是環狀的木椅層疊錯落。
從相較高點的環狀長椅瞭望出去,有著比較全面的視野。
對望著門口的環型木椅區,真的是個很適合放空休憩的地點之一呀。(妙妙攝影)
準備接近涼亭、走回大門的一段木棧道Z字橫行在前。
九零一支柱。(腦海裏面就是這五個字最直覺)
攝於明池湖畔的兩人。
羅馬公路 (MAP)
再往下一站北埔的擂茶老店「茶米二十二」前進的途中,我們下山的路線並非原路折返,而是選擇走118線的「羅馬公路」。
***
羅馬公路是新竹市道118線的其中一段,官方認定起源於桃園復興鄉的「羅浮」(118線62K,台七線與118交界)至新竹關西鎮的「馬武督」(118線35K),各取頭一字故稱「羅馬」。是台七北橫與台三線的連通道路。而羅馬公路的前半段大致緊鄰著石門水庫而走,有一部份路段可直接眺望水庫,沿途時而可見許多原住民部落。
P.S. 重點釐清 : 但車友普遍公認的羅馬公路理應是「羅浮延伸至關西的中豐新路口」(118線25K,118與台三線的叉路口),如此一來才會是維基百科的全長37公里(118全線約62公里)。然而詭異之處在於,維基百科上的羅馬公路表明全長37公里,但其上註明的「羅浮至馬武督」很明顯只有27公里,不符合邏輯。因此可以說「官方的羅馬公路,由羅浮至馬武督全長約27公里」,而「民間認定的羅馬公路,由羅浮至118與台三線叉路口全長約37公里」。在此幫大家做個釐清。
對於車友,這裡來分享一些路況與彎道生態。
原則上羅馬公路相較於北橫平均來說是比較寬一些的。但路況則見仁見智,路面有時會些許斑駁,但比起北橫部分路段而言還是舒適的,由於我們出遊當日前後並無大風大浪,因此並無整修工程,整體還可以接受。至於山路彎道的特性,由北橫一路而下至關西的台三線,由上而下是愈趨寬敞、漸趨筆直的,而根據多數車友的反應是此處急彎盲彎多,路面起伏也比較大,是有挑戰性的一條路線,行車安全要特別留意。
也因此建議車友第一次可以先試著從羅馬的起點開始騎乘,否則如果是從山下的關西出發,因為一開始習慣了高速彎,若遽然殺入了羅馬中段的中低速彎又加上恰好地面凹凸不平或濕滑就相當危險了。所以,安全的裝備、理智的腦袋、專注的精神、冷靜的右手以及必須的認知都是享受摩旅的基礎。以上。
***
這條路,今天不算我也才來過兩次。一次是學長開車夜跑,一次是社出遊NSR跑一半就被迫中止陪學弟上救護車坐完剩下的一半。但今天因為路程的需要,一個左轉就撇進了這條以往打入冷宮卻在日後發我遐思的幽徑。
曾經,我對羅馬公路有一種尚未嘗試就敬而遠之的陌生;也曾經,我幾乎不太使用後煞車來輔助騎乘或過彎。但今天,我卻是一路以後煞車在這條公路上盡興徜徉,令人又不得不再次感受到莫非定律的幾分道理。
是的,對於奮爬上坡的我,下山那種停不住的「快感與猛然」,總使我不論身心在操駕上都綁手綁腳。
然而,今日的我,一路循著羅馬公路譜出一曲規律的跌宕。彎道曲率的變化,沿途的綠意蒼翠,又或是載著妙妙在山路上的不言而喻,都是這條大道送給我最深情的禮物。
樂此不疲之餘,久未騎車的不適應與疲憊感排山倒海撲上身來,使我一到羅馬在關西的出口立即停在加油站與其對面的7-11歇腳。也怪不得這個市道118與台三線的大十字路口總會聚了一大群的重機車友,畢竟平時不常騎車的上班族要是突然遠征,我想真的是有點吃不消的呀!
我們補充水分、抹去臉上的髒污後,稍稍活動筋骨,歇腳一陣才又往今日最後一站的「北埔老街」駛去。
北埔老街 (MAP)
終於到了北埔,我們找了一處離「行人徒步區」不遠卻又有大量機車格的位子。
茶米二十二 (MAP)
先是去每次必來的茶米二十二點了只需一百元的兩分擂茶附點心,一面補充體力,一面享受與外頭炙熱對比的舒適冷氣。
兩份擂茶、一份客家麻糬共100元。
客家麻糬的吃法 : 是要用筷子將原本諾大的一體分成數個小塊來吃。
老街粄條 (MAP)
小憩一陣後,雖然沒有很餓,但由於大多數北埔老街的店家都七點甚至六點前就歇業了,因此依舊準備獵食晚餐了。
來了北埔這麼多次,吃過了「北埔廟前粄條」、「頂好小吃店」,卻是第一次踏入今天這家頗負盛名的「老街粄條」。古樸雅致的內裝濃烈地流露出一股獨特的陳年客家味,在我們一旁的展示木架上直矗橫躺著各類年代久遠的藝術品,最為引我入勝的是那彷如夏商周時期的酒器—青銅爵,與本店的風格可說是非比和諧。
我們點了一份乾粄條、一份炒粄條、一盤燙青菜與一碗酸菜豬血湯。又恰好與另一家子共桌,閒談幾句之間,好料魚貫上桌。輔以豆芽菜與韭菜入味的白肉片層疊在粄條之上,粄條間與佐料的漸層交融出一口口客家風味的油膩,怪不得高朋滿座。
一餐飽足,之後便起身走走逛逛整個老街,不同於一般遊客衷於擠身在熱鬧的巷弄中,我們盡是往人煙罕至的邊陲地帶及平民住宅區晃過去,不為什麼,就是為了一份留給客家庄、也留給我們小倆口的一份「客人」的僻靜。
我想,非主流的方式去認識北埔會是最適合我們兩個的享受方式。
一份乾粄條、一份炒粄條、一盤燙青菜與一碗酸菜豬血湯。
擺設於架上的「青銅爵」與各式老舊文物。
另一面的櫃上依舊古色古香。
北埔老街「慈天宮」前的合照。
台三賦歸
一陣閒走後,跨上NSR一路沿著台三線返回中央大學。
台三線的傍晚是一種如慈母般的呵護,四線道的寬敞海納著來自各種交通工具上的各地旅人,撇除新竹段少數區域的凹凸補丁,平坦路面的延伸總讓人在油門與煞車間恣意快然,盡情享受摩旅帶來的樂趣。她漸漸點佈的黃暈路燈,我想也會讓每位騎士或駕駛在歸途中的心裏也燃起了一種熟悉的溫暖,使疲憊不那麼黯然,而使回憶更添上一分熱度。
這次好不容易的復甦,帶給我的不是疾馳的快感,也不是操駕自如的自信,而是那一份兩人齊心朝向同一個目標走過去的歸屬感。
一台車,一趟摩旅,兩個人共築了一段第一次的回憶。
2018.8.8 14:12
九零
留言列表